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8年07月06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夏游香炉山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06日  查看次数:次  
  □ 陈甜甜 袁  帅

  仲夏时节,我和同事从县城出发,驱车25公里,来到文峰乡长坪村——香炉山所在地。此山海拔998米,有竹山东大门第一屏障之称,因三面悬崖,山顶酷似香炉而得名。以前就听朋友说过,这个山非常值得一去,身在其中,心无杂念,只会感受到它的净,它的清。而今,终于夙愿成真,见到真容。
  因对地理环境不熟,村干部李玉生同志主动充当向导。他是土生土长的长坪村人,对香炉山历史典故了解颇多。在村上休息间隙,李玉生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山说:“那便是香炉山,上山路途险陡,得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你们确定要去?”极目远眺,香炉山高耸层叠,烟雾缭绕,让我更想近观它的风采。“去,咋不去,再累也要去。”我笑着回答。
  我们一行6人来到香炉山脚下,沿山路拾阶而上,路途险陡。爬了不到半小时,大家已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或倚木站立,或沿石稍坐,但这丝毫没有挡住大家的热情。
  走到半山腰,有一座石屋,石屋就地取材,由大大小小的石块堆砌而成,内有香炉和燃烧留下的香灰,供奉着不知名的神仙。石屋两边有一副对联:“灵官老爷显神灵,保佑施主家康安”,横批是“保佑施主”。据李玉生介绍,这座石屋是竹房三县的道士后期堆砌的,每年正月十五,他们相约一起,来到香炉山沿途烧香,供奉他们的祖师爷真武大帝。当然,也有一些香客每个月初一、十五前来。所以香炉山在当地有“小武当”之称。
  再往上走,有一个石寨,寨墙完好无缺。相传,这是当年防御张献忠残部所留下的寨堡。巨石垒成的寨门、连绵千米的石墙和幽深狭窄的隘口,构成一座完整的防御工事。后期,这座山寨还为村民抵御过土匪的攻击。李玉生说,山下的村子里,至今还流传着当年用伪造的大炮吓退土匪的故事。寨门口还有残留的香表,李玉生笑着说:“按规矩说,进山门要烧三支香,表示我们要进来了。”我们一群人都哈哈大笑说,今天误闯了山门,莫怪莫怪!
  过了石寨,走了两三里就到峰顶。土台、壕沟、块石阶,走在这些人工开辟、铺就的山路上,心中充满敬意,当初的拓荒者,曾以何等的执著和坚忍于无路处踏出足迹。李玉生说,这些路虽然老早都有,但由于长久没有人来,也成了荒路,后来是住在山顶上的道长王依明和老孟两人维修的,王依明是个盲人,两人都已六十多岁,一心向善,便长期住在山上,相依为命。从石寨到山顶的路边,不时可以看到水井、水塘、晾衣竿、菜园,颇有世外桃源的感觉。
  从石寨走了不到20分钟,终于来到香炉山顶,石阶下有一石碑,几百年来仍屹立在那里,石碑上的字早已风化,据说是介绍香炉山的由来,但现在已被历史尘封。石碑旁有上顶峰的石阶,石阶像一架天梯,竖在前面的陡坡上,让人登之胆寒。
  来到道观,只见山门虚掩,庭院灰墙黑瓦,面迹斑驳,香火旺盛,舍内正堂挂有财神、天师等神像,舍具陈陋,有六把残椅、三条板凳、一方木桌、一个香柜,两边墙上挂有道教信徒赠与的锦旗。坐在木椅上,听着道乐,全身上下都不自觉地放松了下来,一路的困顿也消逝得无影无踪。
  和道长王依明聊起香炉山的由来,他也只是略知一二。据他介绍,香炉山道观建于明成祖朱棣手上,是武当山的一个分支,至今已有700年历史。虽然没有钟、鼓,但都是仿照武当山建造,面积很小,因没有好好修缮而荒废。后期经王依明数次修缮,慢慢来香炉山的人也就多了。
  道观即是峰顶,但见主峰三面绝壁万仞,灌木丛生,古木参天,奇拙怪异。站在峰顶上,极目远眺,群山连绵,树木葱茏,生机盎然。阳光穿越在茫茫山海之间,山风徐徐吹过,暑热一扫而空。不远处谷竹高速路穿山而过,村庄易地搬迁的新址,坐落着一排排整齐漂亮的房屋,宽阔的村庄道路平坦畅通,好一个美丽的新农村。
  不觉已是正午,太阳升高,暑气更盛,我们依依惜别。李玉生说,香炉山最为出彩的季节是春季,那时有满山遍野开放的杜鹃花,欢迎你们明年再来,在香炉山顶观日出、览云海、赏霞光、看杜鹃,别是一般风味。
  好的,香炉山,我们相约春季。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