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8年08月29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勤学不倦的扶贫“领头雁”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9日  查看次数:次  
  近日,笔者来到宝丰镇韩溪河村,一排排白色的庸派小楼列于路旁,不远处的山上全是绿油油的成熟茶园和刚刚育苗的新茶园。“目前,我们村已建成茶园250亩,新建茶园296亩,全村38%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茶叶产业致富。这个产业走到今天,多亏了从上庸镇移民过来的李保成带动。”村支书胡霞告诉记者。
  据介绍,李保成是潘口水电站的移民,2009年从上庸镇搬迁到宝丰镇韩溪河村,目前是韩溪河村村委会副主任、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一个因重大工程建设而背井离乡的“外来户”,如何迅速成长为新家园支柱产业的“领头雁” 呢?记者不禁探究了下去。
  灵活转型,成为移民致富带头人
  2008年,潘口水电站建设项目启动,李保成所在的上庸镇磨滩村需移民50余户250余人。作为退伍军人、中共党员的李保成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父老乡亲们搬到韩溪河村。
  故乡山大人稀,新家人多地少,没法补给移民们足够的耕地。韩溪河村村委会决定以茶园补足移民土地欠缺部分。
  当时,50余户移民均未接触过茶叶产业,担心茶叶销路问题。为了帮助移民工作的顺利推进,李保成发誓带领他们把茶叶产业做起来。他当即拿出所有积蓄,购置了茶叶加工设备,创办起了茶叶加工车间。在自家划分的茶园之外,率先从村集体承包茶园10余亩,当年就开始运营。
  学习茶叶方面的专业书籍、到邻近乡镇学习制茶技艺,与此同时,李保成通过鲜叶收购、代加工、帮助销售等一系列的措施帮扶移民。经过三年多的艰难摸索,韩溪河村的移民大部分已经成为茶叶种植、销售能手,茶产业收入也成为他们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2014年,李保成获得了“移民‘转型发展,安稳致富’创业标兵”荣誉称号。
  勤学奋进,勇当群众脱贫“领头雁”
  2014年,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启动,韩溪河村134户453人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怎样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成为了李保成最主要的研究课题。
  将贫困户纳入合作社、派技术员上门指导、免费提供茶叶专用肥、合作社用工优先考虑贫困户、购买扶贫户茶叶鲜叶……李保成到家到户精准帮扶。
  2014年至今,合作社每年带动40户以上贫困户增收,每年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2015年12月,韩溪河村村委会补选一名副主任,李保成高票当选。
  为了学习更多的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知识,更好地服务农村, 2017年,李保成通过考试成为十堰市“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的学员。在校期间,他勤奋学习,积极上进,因表现优秀,当选为班党支部书记和校大专部党总支委员,通过学习锻炼,他的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这段经历也进一步坚定了他发展茶叶产业、通过“绿色扶贫”助推全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打算。目前,他已取得茶叶加工职业资格证书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并荣获了“竹山县优秀制茶能手”荣誉称号。
  在茶叶产业的带动下,目前,韩溪河村已整村出列,全村134户贫困户已实现脱贫,全村精准扶贫工作已进入巩固阶段,李保成的绿色扶贫梦正逐步成为现实。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