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8年10月19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发天然吐芬芳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9日  查看次数:次  
得胜镇“稻香诗社”见闻——
诗发天然吐芬芳

□ 张华魁 张成

  “我乃庸巴子,性本爱丘山。草庐悬系匏,韶华诗书耽。闻道叩孔府,册外有子罕。奔走尘世里,克己慕前贤。堵河续文脉,未敢作等闲。今又野菊黄,雅觞秦楚边。诸君同乐乐,归心天地间。”
  10月14日,十堰市诗词学会会长周贤鹏、副会长严永金,原十堰市科协主席、党组书记孙兰,县文联、县诗词学会负责同志齐聚得胜镇大桥村委会活动室,与该镇“稻香诗社”骨干成员一起举行第二届重阳诗会。诗友们充满泥土气息的诗作让现场人员大呼意外,感慨与这个十堰市第一家乡镇诗社“相见恨晚”。县文联主席王素冰现场吟诵诗作《戊戍重阳与稻香诗社同道雅集述怀》,祝贺“稻香诗社”成立一周年。诗友们纷纷吟诵即兴创作的诗词,把诗会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诗会结束后,大家交流做人做文感悟,并就共同振兴乡村文化、争当促进乡村良善治理的新乡贤达成共识。

秋禀精华醉稻香,无边金穗尽文章。
千言漫道田园秀,万里云天焕彩妆。
  秋收时节,位于秦巴山腹地的得胜镇文峪河谷地满目秋色,“稻香诗社”发起人陈欣荣有感而发,作诗一首。经常与诗友一起作诗,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陈欣荣今年57岁,酷爱诗词赏析和创作。2012年,他和原得胜中学教师胡传宗以诗会友,吸引当地爱好读诗作诗的农民、个体工商业主聚到一起。2014年,胡传宗迁居江苏,虽然经常通过微信或QQ与陈欣荣交流,但陈欣荣总觉得不过瘾,又慕名找到夏启军,经常与他探讨诗词。
  2016年6月,陈欣荣、夏启军邀请该镇复兴村袁寿康、大桥村李厚仁、八道关村蔡金朝等农民诗友一起研讨诗歌,并发起成立诗社,取名“草根诗社”。蔡金朝还作了一首《草根人》:“各守一个人,心系诗社里。来往虽频不见人,却有书文寄。”
  起初,诗社没有固定活动场所,大家想见面了,就到几名骨干成员家里、门店相聚。陈欣荣还出路费组织诗友到该镇文峪河村万兴寨、八道关村楚长城遗址游览,诗友纷纷作诗向陈欣荣交“作业”。
  因为相同的爱好,接连有爱好作诗的农民、教师、工人和公务员加入诗社。得胜镇大桥村1组村民杨慧常年在家照看孩子,留守生活激发她创作了《七夕有感之今夕》《我们不是候鸟是留鸟》等现代诗。蔡金朝家里种了6亩地,他除了养鸡和猪,还在村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建房工地干活,夜晚和雨天才有空闲时间写诗改诗,影响和带动在邻村小学当保安的哥哥也加入诗社。得胜派出所所长张云峰凭一首《警魂》叩开诗社大门,成为正式一员。
  去年6月,陈新荣和诗社成员凑钱把社员的诗作编印成册,册子封面印上“草根诗”三个大字。就这样,诗社有了属于自己的内刊。据陈欣荣介绍,诗社目前共有正式社员13人、积极分子5人。其中有5名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

茶乡云雾绕碧空,满目青翠暗香浓。
村姑玉手翻绿浪,陆仙醉饮十星红。
  在得胜镇圣水村村头看着茶圣陆羽的雕像,诗社成员江盛泽作诗《茶乡咏》。
  《插秧》《晒谷子》《话茶》《迎春花》《倒春寒》《冬菊》《登山》《乡下人家》《端午金针花开》……从部分诗作标题可以看出,诗社成员作品多关注乡村生活、节令物候和个人心绪,富有浓厚的烟火气和朴实感。
  得胜镇石底村青年农民段勇读初中时就喜欢写诗。2004年,他在得胜镇开了一家照相馆,后来又开了一家汽车维修店。闲暇时间,段勇用镜头记录家乡变化,并为摄影作品配上诗作。去年8月的一天清晨,段勇前往得胜镇的路上,看到阳光从云层里穿出来,当即想出“朝霞巧织绫罗锦,旭日抛针绣山河”诗句,并配上照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诗社成员姜奎看到该诗句后,立即介绍段勇入社。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这段话体现出的诗歌“认识、教育、审美”三大内涵,在诗社成员的诗作中都能找到鲜活例子。
  该诗社成员大多务农、经商,组织活动、编印诗刊纯属义务劳动。

岁逢丁酉又重阳,西水流觞人未央。
雁过山巅叶欲红,虫鸣草地菊初黄。
文思一脉接秦楚,诗意万千起稻香。
期许明春百草发,清风雅致遍庸乡。
  诗社渐渐名声在外,引起县文联主席王素冰关注,他建议将“草根诗社”更名为“稻香诗社”。去年10月29日,适逢重阳佳节,县文联组织诗词学会、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会员与“草根诗社”社员,在得胜镇圣水村圣水茶场老场部举行“稻香诗社”成立仪式,诗社内部诗刊也更名为《稻香刊》。县书法家协会主席熊 现场为“稻香诗社”题名。王素冰赋诗一首、作联一副,期许诗友赓续文脉,“风流比前贤”。
  “秦楚争霸谁得胜?西水悠悠映古桥。金华神迹金莲开,文峪双河文星照。安邦定国孟少保,立派开宗袁白涛。更喜稻香结诗社,圣母山下起新潮。”当日,县文联名誉主席华赋桂也即兴作诗以贺,他说:“得胜镇历史悠久、文脉昌盛,我更愿意将‘稻香诗社’的成立,视作得胜镇源远文脉在新时代的自然结晶。”
  此言不虚。竹山县为古庸国都城所在地。据考证,《诗经》里的《庸风》就采集于此。得胜镇自古为秦楚边陲重镇,文风颇盛。晚清著名诗人袁兰徵在此留有《稻香斋诗草五十六首》。著名花鸟画家、“长安画派”早期创始人之一、诗人袁白涛晚年回到故乡得胜镇大桥村,吟诗、作画、治印不辍。此次,诗社名改“草根”为“稻香”,既有文化传承,也为礼敬先贤。
  难得的是,诗社成员大多务农、经商,组织活动、编印诗刊纯属义务劳动。诗社内刊《稻香诗》责任编辑姜奎白天忙生意,晚上就在店里排版、校对、修改、打印诗作。夏启军主动帮忙分拣、装订。陈欣荣忙诗社事务远比做生意激情满怀。
  2017年以来,“稻香诗社”共编印6期社刊,另加1期《重阳特辑》、1期《脱贫扶志我先行》宣传特辑。诗社成员和积极分子共创作诗词、诗歌1300余首,《稻香诗》刊用200余首,公开发表在县、市刊物上34首。
  随着 “稻香诗社”的发展壮大,引起得胜镇党委政府高度关注,拨款为诗社添置了打印设备,鼓励和支持诗社发展。该镇大桥村委会也给诗社安排了一间办公室。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让陈欣荣鼓足了干劲,他计划在该镇14个村每个村至少发展3名诗友。王素冰对 “稻香诗社”寄予厚望,他希望诗社能把 《重阳特辑》打造成城乡互动、文化浸润的地方品牌。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稻香诗社”的社员虽然都是基层劳动者,但因为对生活的诗意追求,让他们 “与众不同”。有人说得好,无需臧否诗社成员的作品,让人感动的是诗歌与一个个鲜活虔诚的生命个体发生关系时所散发出的光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