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让贫困户得实惠、明事理,增本领、长志气,扶贫才算扶到了根子。”这是县法院6名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的扶贫工作理念。为给帮扶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县法院在三个对口扶贫村均设立了庭外民调室,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便是庭外民调室的调解员。他们中有员额法官,有法官助理,有书记员,还有法警,完完整整地组成一个小法庭,行走在擂鼓镇枣园、广山、三河扶贫村里,没有大案要案办理,却在一起起家长里短纠纷的处理过程中,开展着一次又一次的普法大讲堂。
儿子没了,老有所养该找谁
2018年3月,刚过完春节便赶回深圳某厂上班的擂鼓镇枣园村向某在车间晕倒了,厂里立即将其送到医院,还未来得及做检查和治疗,向某就去世了。接到电话的那一刻,向某的家人如五雷轰顶。妻子吴某和家人迅速赶往深圳,并和厂方协商赔偿事宜。料理好向某的后事后,向某母亲方婆婆却一直沉浸在悲伤中:“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说没就没了呢?儿啊,你走了,谁给我养老送终啊?”
方婆婆的话也提醒了小儿子,哥哥人没了,但哥哥的赔偿款有母亲的一份啊。于是,一场扶养费之争就此上演。弟弟带着老母亲去求助法院驻村民调室,民调室的法官们决定分头给方婆婆和吴某做工作。
工作队兵分两路采取“背靠背”式调解法,对吴某和方婆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促成双方对此事达成协议:吴某从向某的赔偿款里一次性拿出8.2万元给方婆婆,今后方婆婆跟随小儿子一起生活,由小儿子为其养老送终。
父亲被打了,谁来给他医治
11月22日上午,正在广山村扶贫点整理材料的工作队员万晓东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万书记吗?我是余某,我父亲被人打了,您快来帮忙看看”。挂完电话,万晓东赶紧赶往余某家门口。
只见余爹爹坐在地上,眼角还挂着泪,脸上有血。原来是余爹爹担心下水管道被压坏不让小型货车从他们家侧面的硬化路上过,车上的小伙子下车劝余爹爹让路无果后便动起手来。了解情况的过程中,派出所民警也赶到了,待他们进行询问和训诫之后,万晓东督促货车司机李某将余爹爹送往医院做检查治疗。
11月24日,余某拨通了自己包保干警的电话,说是李某催促他们出院,给他们500块钱了事,后期医疗费不出了。“您别担心,您父亲的伤好了吗?”“没好呢,这才打了两天针,脸上还有淤青”“那您就安心给他治疗,医疗费您们不用担心,先行垫付,赔偿的事别担心,后期我们会帮您解决好的。”
11月27日一上班,万晓东就赶往扶贫点,与派出所干警组织双方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李某支付余爹爹住院期间的所有检查费用及医疗费用,另外支付1000元作为营养费、护理费及交通费。李某当场给余爹爹赔礼道歉,双方握手言和。
开通绿色通道,涉贫案件快速办理
近年来,县人民法院建立涉贫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做到快速立案、快审快执。同时,对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等案件开展专项执行活动,最大限度保障当事人不因合法权益被侵犯而返贫。
文峰乡贫困户王某在某工地务工时受伤导致高位截瘫,家中因病返贫,法院判决被告支付108.4万元赔偿款,部分案款执行到位后陷入僵局。县法院院长索明全两次参与协调,将案款全部执行到位,今年6月15日索明全亲自将执行款送到王某家。
在驻村帮扶中,法院扶贫工作队发挥审判执行工作优势,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入手,在小案例中开展普法大讲堂,解决扶贫工作中的深层次矛盾,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实现精神脱贫。今年以来,共调解近百起涉贫纠纷,巡回审理涉贫案件16件,提供法律咨询200多次。 (刘理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