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文峰乡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围绕“六个精准”、落实“五个一批”,对标“村出列户脱贫”标准,聚焦“三率一度”,肩扛脱贫主责、务实苦干实干,聚力产业发展、清零易地搬迁、完善基础设施、压实全员包保、全面巡村访户、教育引导群众,全乡扶贫工作稳步推进,贫困群众脱贫步伐不断加快,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
抓党建、聚合力,攻坚力量有保障。始终把抓党建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将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为脱贫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后盾和人力保障。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文峰片区脱贫攻坚指挥部、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总揽全乡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强化攻坚队伍,选派素质高、能力强的党组织第一书记,同步派驻11名乡干部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全部精力投入扶贫工作;强化组织建设,集中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脱贫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加强,实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兴产业、促增收,脱贫收入有保障。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永久脱贫的根本之策,围绕县域产业发展大局,坚定不移践行“一主一旅多辅”的产业发展思路,着力在“带”字上做文章,让更多的农户共享政策、共享资源、共同致富。茶叶产业主导增收,按照“三山共道”布局,坚定不移的把茶叶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叶子”,全乡高效茶园面积突破8400亩,户均茶园将达到2.2亩以上;旅游产业集群带动,致力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集中集成推进旅游扶贫工程,成功创建太和梅花谷国家3A级景区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特色产业共同发力,着眼发展城郊经济,新建水果基地2900亩、中药材基地600亩、袋料香菇100万袋、3.34兆瓦光伏、核桃基地2600亩、“扶贫车间”3座。
建新房、齐配套,搬迁到户有保障。本着群众自愿的原则,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区域和住房困难贫困户717户2022人稳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搬新拆旧复垦基本达到100%。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结合乡村振兴“5+1”工程,完成集中安置区道路硬化、景观绿化、路灯亮化、卫生净化工程;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生产发展和产业建设配套,精心精细制定易迁户搬迁脱贫规划,对所有易迁户对接1-3项脱贫产业,确保实现“挪穷窝、换穷业、斩穷根”。
强弱项、补短板,基础完善有保障。遵循“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按照县级统筹安排,用好用准统筹资金,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对照村出列“九有”标准,瞄准乡村水、电、路等村级脱贫出列短板,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为脱贫创造必要条件。
核信息、融感情,激发内力有保障。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执行精准扶贫等各项惠农政策,注重动态管理建档立卡信息,注重做好精准扶贫与政策兜底的“两线结合”,注重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注重对贫困户的感情交流和感恩教育,在脱贫过程中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不断提振脱贫人口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