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9年03月29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要脱贫”光荣榜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9日  查看次数:次  
杨成珍:创办养殖合作社
  杨成珍,女,中沟村二组贫困户,现年45岁,家里4口人。为了增加收入,她和丈夫蒋耀福一起发展养殖业。他们利用村级抛荒山地养猪、养牛、养羊,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2018年8月,杨成珍夫妇创办了耀福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农民成员为服务对象,依法为农民提供猪、牛、羊养殖,销售及相关的技术、信息、设施建设运营服务。经过努力,已经发展壮大为拥有4多亩繁殖池、年产值10多万元的规模养殖基地。

刘春燕:学习技术好脱贫
  刘春燕,女,皇城村六组村民。她不但具有中国传统妇女朴素和勤劳的美德,更具有新时代农村妇女开拓进取的精神。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她敢想、敢干、敢拼。2018年,在村支两委及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与支持下,刘春燕发展香菇2万袋。为了提高经济收入,她不仅向技术员学习,还在网络上学习种植技术与技巧,香菇产业发展的有声有色,在皇城村的产业发展上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闻宽明:享受党的好政策
  闻宽明,家住付家坪村一组,父亲是残疾人,母亲是哑巴,两个孩子在读书。2014年,闻宽明申请到5万元小额贷款,养了30多头山羊。2015年,发展到50多头山羊,又养了20头猪,连续两年领到8000元养殖奖补资金,受到了很大鼓舞,又建新房受政策补助3万元。两个孩子读书,也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去年,闻宽明的女儿考上了大学,领到了5500元补助款;儿子上小学每年有1000元补助。现在,闻宽明家庭人平收入超过6000元。

陈昌炎:种植香菇能致富
  陈昌炎,女,文峰乡轻土坪村村民,现年64岁,家里有4口人。陈昌炎早年丧夫,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2017年,儿子张玉兵组建了玉华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香菇7.2万棒,带动贫困户24户。在农村,像陈昌炎这样的年龄,本该是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可她为了给子女减轻生活的重担,每天起早贪黑在香菇基地忙碌,帮助儿子种植香菇。在她的精心呵护下,香菇长势良好,预计年人均收入超过万元。


陈昌云:勤劳致富早脱贫
  陈昌云,女,文峰乡轻土坪村村民,一家3口人。2014年,她因居住在“三不通”的大山深处,被评为贫困户。经过努力,2015年,她家在文峰集镇购买了新房。2016年,在地里干活的她,突然晕倒在地,经住院检查,患有高血压病。但她没有被病魔吓到,病情好转后,不顾家人劝阻,坚持到玉华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务工。她说:“我多干一天活,就能给家庭减少一份负担,让我们家早日脱贫”。平凡的她,谱写了“勤劳光荣”的美丽篇章!

范世艳:努力过上好日子
  范世艳,女,现年40岁,家住文峰乡长坪村,4口人,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上学,丈夫罗登平因没有技术常年在家附近务临工,范世艳在家照顾两个孩子读书。2017年,范世艳家搬入长坪村二组集中安置点,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2018年,她又种植香菇5000棒。范世艳说:“如果不是家里真的困难,我才不愿当贫困户呢!真心感谢国家好政策,我们一家会更加努力,把日子越过越好!”

徐娇:发展养殖好致富
  徐娇,女,现年31岁,家住文峰乡塘湾村八组,全家6口人。因居住交通落后、缺乏资金和技术,家庭非常贫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徐娇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配合帮扶干部寻找致富路径,大力发展养殖业,养牛10余头,养猪6头,2017年享受养殖业补贴1万余元,全家发展内生动力充足,对小康生活充满信心。“只要自己勤快,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们家一定能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

刘青连:双手搏出幸福生活
  刘青连,女,37岁,家住文峰乡迎东村3组。为摆脱恶劣的居住环境,刘青连和丈夫决定摒弃“等、靠、要”等惰性思想,依靠勤劳的双手搏出自己的幸福生活。坚定的意志催生了一个豆制品作坊的问世,在县体育中心附近的一栋民宅里,夫妻俩起早贪黑,磨豆子、滤豆渣、煮豆浆、点卤水、取油皮……经过打拼,刘青连家情况大有改观,不仅还清了债务,而且也于2018年10月搬进了易地扶贫搬迁房。


刘文粉:勇挑家庭重担
  刘文粉,女,45岁,家住文峰乡迎东村1组。面对年迈的婆婆、右腿粉碎性骨折的丈丈和在念小学的儿子,她没有颓废,而是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用双手创造新生活。经过打拼,2016年底,她家告别了危房搬进自建新房。2018年底,刘文粉对自己当年的收入做了个盘点:临时做席工资5000元,给施工队做饭半年工资1.2万元,出栏牲猪2头,种植玉米及烤酒价值3000元,再加上丈丈的务工收入,人均收入突破1.5万元。

余军:易迁房里致富忙
  余军,家住滚子岭村。2017年一场长达三个月的雨天, 把夫妇俩十几年来的积蓄和东借西拉盖的三间平房给毁了,余军夫妇只好带着被子到妹妹余兴菊家暂住。上有多病老人,下有两个孩子读书,房子也没了,余军的日子变得异常艰难。半年后,余军一家就住上了100平方米的易迁房。为了改善经济条件,2017年余军种植食用菌,获得奖扶6000元;今年又发展茶叶8亩,还准备种植5000棒食用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