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为新时代文艺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广大文艺工作者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一名基层文艺工作者,我们应当强化责任担当、使命担当,坚持守正创新,在锤炼“四力”上下功夫,在增强“四力”上作表率,切实担当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时代使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练好脚力,坚持走基层。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所需,把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作为首要任务。扎根人民,创作出无愧于人民的有温度的作品。要送文化下乡,要讲好身边事,教育好身边人。
“风物长宜放眼量。” 文艺工作者在开展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时,还要练好眼力,眼界要开阔,眼睛要向广处看。“面对生活之树,我们既要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丫上跳跃鸣叫,也要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 ,唯有如此,才能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我们的作品才有思想的穿透力和艺术的影响力。
文艺创作还需要强大脑力,我们文艺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脑力,要多练真功,更要多用真情、多用脑力,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还要不断提升笔力,提升文艺工作者自身及作品的价值。
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基层文艺工作者要力争当新时代的文艺人,要以德立身,传播正能量,担负起文艺宣传工作的新使命,做好表率。我们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用心钻研,用情感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事业之中。“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以毕生心血写出《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写成这本巨著。工匠精神意味着一种执着,一种坚守,一种态度。文化文艺工作者也要充分发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把质量放在首位,为观众带来真正具有时代文化内涵,充满“灵气”、“才气”、“地气”的作品。
只有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才能做到笔下有乾坤,创造出属于我们老百姓喜闻乐见、紧跟时代的文艺精品。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加油干,才能真正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优秀文艺作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县高腔剧团 王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