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有渔船,渡我去农家。迷雾未尽散,白日争芳华”。这是入秋后文峰乡轻土坪村渡口处清晨时分的剪影。彼时,我正在去向轻土坪村入户走访的路上。
要想进轻土坪村,首要便是渡河。梨面子河分割了坪里坪外,打造出一个诗与画并存的美丽世界。大雾迷蒙着双眼,一轮白日将红未红似要冲破这重重雾境,湿冷而又新鲜的山间空气熨帖着鼻梢,载客的船闲闲的行驶在梨面子河上,从这头到那头,不间断的输送着来往行人。临河而立,总不自觉的以为自己将要羽化登仙。船老大老屈淡定的坐在那里,用一双似已洞彻人生的眼神迂回巡视着他的河面。总会有好奇的野游者拿起置于船尾的纤绳,卖力的拉上一回,看见船走起,高兴起来,便拍上一段小视频发到朋友圈,以示来过。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文峰人,我第一次来轻土坪村是在今年9月份,和我们乡上党政办周主任一起过来熟悉包保户情况。再以后,我便经常搭乘同样负责这一片的乡卫生院同志的便车,一起过来入户走访、宣讲政策、清理垃圾、看望五保户。我们既是精准扶贫路上的先头兵,也是乡村振兴、创文工作的带头人,“战时为兵,平时为民”的用兵策略被巧妙的运用着,在基层人力不足的局面下,我们用不太厚重的脊梁撑起这项使命,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初心。
船靠岸,行至坪窝内,红日已慢慢悬于在这片桃源地上空了,真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啊!将双脚踏入坪窝内,我发出这样的感叹!没有文人骚客咏叹不止的梅兰竹菊,不是网红打卡旅游景点。这村落,伴水而生,却没有漂流,没有泳池,没有水上乐园,只是单单的静谧的河流。岸上的菜地,青的青黄的黄,蔬菜与秋叶相映成趣,耕牛嚼的闲散,池塘落的随性,各条乡间小道交织错落,分不清哪条是到哪家,整个坪窝里清清爽爽,小孩嬉闹,老人微笑,我只觉,微风不燥,怡然自得。
来到我的包保户张伯居住的安置点院内,太阳升的正当时,将张伯的被子翻晒至安置点前集中搭建的晾衣架上,再陪他闲话家常。张伯家以前在后面山上,因雨季山体滑坡,房子早已是危房,再加上孤寡一人,年老体衰,没有经济来源,张伯被纳入贫困户,住进了安置点,享受了政策兜底。如今,身体好时给人帮点小工,闲时在建设好的乡村内四处转悠转悠,村里路面也都是水泥路,不用担心下雨路滑,村里像他这样享受政策带来好处的人家还有很多。
村里定期还会有“小红帽”过来,有时来清理河道垃圾,有时来看望五保老人,有时来讲解政策,有时候来给行走不便的老人、残疾人做下义诊……其实,这些“小红帽”都是乡政府的、卫生院的、国家电网的、村委会的……现在,轻土坪村居民热情,邻里和睦,亲人友爱,一派祥和。
午后陆续又走访了几家,已是夕阳西下,差不多要踏上归程了,我与卫生院的同志赶到渡口等待渡船,阳光正洒在梨面子河上,一片旖旎,我的内心,瞬间回归安宁,再没了素日的浮躁。那正是:来时陌上初熏,去时且听风吟,回首内心萧瑟处,既无风雨也无晴。(□ 刘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