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元旦已过,春节即将到来。这段时间,在各种网络媒体上,说牛的开始多起来。我也不仿凑个热闹,也来说说牛的话题。
中国人民历来对牛都有着特殊的感情,相传中华民族之一的炎帝神农氏,其部落图腾标志崇拜物就是牛;祖先蚩尤神话也载:“蚩尤头戴牛角帽”;而近现代郭沫若更是称颂牛是“中国国兽,兽中泰斗”。几千年来,牛与人息息相关,不离不弃。
一头牛,便是一块宝。古代诸侯订立盟约时,必须举行“歃血为盟”的仪式,盟主要亲手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代盟主,后来便指在某一方面居于领导地位。
拿牛耳朵厉害,牵了牛鼻子更厉害。牵牛要牵牛鼻子,即办事要抓住关键,看来田间地头也蕴含着世间的大智慧。
牛的品德像羊,牛和羊在一起,呈现的是一种和谐美好的景象。歌曲中唱的“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情景。陆游《饮牛歌》曰:“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你看,该是多么幽静多么富有诗意的场景啊。
牛的性格更像马,吃苦、耐劳,默默无闻,无怨无忧。有作家把自己的笔名起作马牛走,大概也是自比牛马,敬仰牛和马的这种精神吧。牛终其一生就是为人类奉献,而索取又是那么少,这就是人们赞扬的它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的品质。宋代诗人李纲写过一首《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你瞧,在李纲的笔下,即使是病牛,还有那么崇高的境界。现代诗人臧克家笔下的《老黄牛》更是了不起:“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诗人真的是太了解牛、太理解牛了,他把牛写活了,这是对牛的赞扬和褒奖。
2021年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习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春茶话会上讲的“三牛”精神为指导,奋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要肯做埋头苦干的“老黄牛”。成绩都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更不是投机取巧混出来的。要在牛年“牛”起来,就得扑下身子,不怕苦累,努力工作,敬业奉献。不论是科研攻关,还是著书立说,不论是弛聘商场,还是纵横阡陌,不论是舞台出彩,都要学学“老黄牛”的踏实态度,任劳任怨,永不懈怠,谦虚谨慎,兢兢业业。
要敢当勇于创新的“拓荒牛”。想在牛年“牛”起来,除了埋头苦干,还得有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拓荒牛”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也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深圳市有一尊著名的“拓荒牛”雕塑。深圳人就是发扬“拓荒牛”精神,改革开放以来,硬是把昔日的一个小渔村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今天,我们仍然要发扬这种“拓荒牛”精神,在各自工作的领域里,更新观念,大胆突破,再创辉煌。
要敢当人民大众的“孺子牛”。心无百姓莫为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心中有民”,俯下身子“知人民冷暖”,拉下“面子”拜人民为师,放下“架子”贴近群众,做出“样子”,不断深入基层实际,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群众心里,常怀“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的情怀,甘为螺丝钉、铺路石、孺子牛,乐做了解人民群众的知心人,善做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争做开局之年奋斗历程的“孺子牛”。 (作者系县作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