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笔者走进竹坪乡兴茶村看到,公路入云端,清泉山上流,既有四季菌菇、成片茶园,还有田园牧歌、物阜民丰。
兴茶村有12个小组,全村473户1546人,其中贫困户263户857人。五年来,县市场监管局驻村帮扶工作队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带领兴茶村全体村民戮力同心,松了贫困的土、断了贫困的根。
一杯清茶
为“泥巴书记”正名
“张书记,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们也想喝上纯净水,不想再喝河坝里的泥巴水了。如果饮水条件再不改善,你就是‘泥巴书记’了。”回想起2016年的一场群众大会,兴茶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兵印象深刻。
原来,该村群众吃水以山泉河沟水为主,由于风化沙石土壤,井里打出来的水比较混浊。针对这一情况,县市场监管局驻村帮扶工作队与村两委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分工负责、各展其长。选址、预算、招标……三个月后,一座储水500立方米、管线11公里、辐射400户1300人的半封闭式水厂建成,群众再也不饮用“泥巴”水,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兵也甩掉了“泥巴书记”的帽子。
一张红黑榜
“后进户”成脱贫先进
“今天我家杀猪了,接你们一起喝年猪汤。”1月18日,县市场监管局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在摸排返乡人员时,余某某盛情邀请,这让扶贫干部深感欣慰的不是余某某的心意,而是两年来他身上的可喜变化。
2016年,兴茶村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一部分易迁户刚搬了新家日子稍有起色,便贪图享受,53岁的余某某也是其中一员。为了祛除群众精神贫困的附骨之疽,县市场监管局驻村帮扶工作队利用农村老百姓“好面子、爱比较”心理,制定“红黑榜”,由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党员小组长、老长辈新乡贤、群众代表组成道德评议小组,以群众会的形式说事论理,引导群众辩善恶、分美丑、知廉耻,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上红榜,后进典型上黑榜。2017年,上了“黑榜”的余某某一改往日颓废,春季在家摘茶,夏、秋两季出门打工,冬天回家酿酒创收,一年下来收入超过5万元,全家稳定脱贫。
一剂治穷良方
成致富“梦工厂”
兴茶村因山而贫,也因山也兴。早年的兴茶村以传统农业为生,收入低、见效慢。2017年,县市场监管局驻村帮扶工作队在跑遍家家户户后,决定依托兴茶村山水资源,发展绿茶和香菇产业。
遍地刨坑,不如深挖一井。2017年春,县市场监管局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干部,带领全村群众将400亩低产苞谷地和抛荒坡地开拓成无性系茶园,管好2600亩老茶园,修通11公里产业路。2018年,该村贫困户茶园户均增收6000元。同时,县市场监管局驻村帮扶工作队邀请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实地论证可行性之后,决心发展香菇产业,注册食用菌农民合作社,吸纳贫困户以资金、生产资料入股增收。仅2020年,兴茶村已上架9万棒食用菌,覆盖无劳动力、弱劳动力40余户130多人,户均增收5500元。
一张预警网
消除贫困户返贫风险
“怎么也没想到仅交了6000元床位和伙食费就顺利地办了出院手续。”兴茶村村民张开殿说。原来,2019年张开殿老伴因病在县医院ICU重症病房住院一个月,医药费达7万多元。正在张开殿手足无措的时候,县市场监管局驻村帮扶工作队给他打了一个电话,让他安心照顾老伴,不用担心医药费问题。
如何防止12户脱贫监测户和4户边缘户返贫,是县市场监管局驻村帮扶工作队最头疼的问题。为了避免群众因政策、信息盲区、情况紧急等原因错过帮救机遇而返贫,县市场监管局驻村帮扶工作队探索建立的防返贫预警网,及时研判、干预,通过“线上”定期调阅比对、筛查梳理卫生、民政等系统反馈的动态信息,对异常情况及时核实,“线下”第一时间入户掌握情况,制定帮扶措施,消除贫困户返贫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