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有哪几部分组成?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是由绩效指标、绩效评价指标、绩效评价标准、评价指标权重、绩效评价方法共同组成的综合系统。
(一)绩效指标。绩效目标是预算支出预期实现的产出和结果,绩效指标则是绩效目标的细化和量化,是对绩效目标的进一步分解。绩效目标设定阶段确定的绩效指标既是绩效评价的内容,绩效指标本身也可以作为绩效评价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绩效评价指标。绩效评价指标是指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按照绩效评价指标的范围,可划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根据绩效评价指标的性质不同,绩效评价指标可划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三)绩效评价标准。绩效评价标准是指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包括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及其他经财政部门确认的标准。(四)评价指标权重。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某一指标在整个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占比。在具体设置绩效评价指标权重时,应提高产出类指标和效果类指标的权重,使其在整个权重分配时占主导地位。(五)绩效评价方法。绩效评价方法是指用于分析绩效数据,得出评价结论的各种经济分析、评估和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
八、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是什么?2013年-2015年,预算绩效管理着重围绕“建立一个机制、完善两个体系、健全三个智库、实施四项工程”等重点工作来推进,努力实现预算绩效管理覆盖到所有部门和所有财政性资金。(一)建立一个机制: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项目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有机结合。(二)完善两个体系: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和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着力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制度及具体实施细则,从方向和目标上加以规划和指导,增强可操作性。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着力规范评价主体范围,合理运用评价方式方法,切实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三)健全三个智库:健全专家学者库、中介机构库和监督指导库,分建共享,动态管理,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和制衡监督。健全专家学者库。通过发布公告、申请邀请、审核审查等程序和方式,建立涵盖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预算绩效管理学者库,按照其实际参与绩效管理工作的态度、能力、道德水平及民主评议结果,实行科学分类,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分建共享。健全中介机构库。建立符合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需要的社会中介机构库,加强对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行业咨询等机构在内的社会中介力量的引导和培训,强化管理。健全监督指导库。积极接受人大、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研究建立人大、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以及专家学者、群众代表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指导人员库。
(四)实施四项工程:实施扩面增点工程、实施重点评价工程、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结果应用工程。实施扩面增点工程。扩大绩效评价范围。2013年开展绩效评价的资金总量占上一年度本级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力争达到10%,2014年力争达到15%,2015年力争达到20%;扩大绩效目标管理范围。逐年扩大绩效目标管理范围,到2015年,编报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的一级预算单位占本级所有一级预算单位的比例力争达到30%,编报绩效目标的项目预算资金占本部门项目预算资金的比例力争达到50%,并将绩效目标管理范围逐步覆盖到绝大部分预算资金;扩大第三方评价范围。探索引入第三方参与绩效管理工作,规范第三方参与行为,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各类智库,逐步扩大第三方参与的范围,提高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实施重点评价工程。以县委、县政府关心关注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政府形象的重大、重点民生工程等为重点,以县级财政支出、部门支出、重大民生项目为切入口,实施重点评价。实施质量提升工程。以绩效评价质量控制为手段,以绩效信息系统建设为支撑,以预算绩效监督开展为保障,实现预算绩效质量的有效提升。实施结果应用工程。以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为落脚点,以促进预算管理、推进绩效信息公开、实施结果奖惩为突破口,实现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
九、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政策和制度依据有哪些?主要有《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预〔2011〕416号)、《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和《财政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年)》(财预〔2012〕396号)、《湖北省省级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暂行办法》(鄂财绩发〔2012〕5号)、《十堰市关于加强全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通知》(十政办发〔2012〕10号)、《十堰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十财行资发〔2012〕205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