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5年09月05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充分发挥自然优势 推进竹山精准扶贫

新闻作者:王 衍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5日  查看次数:次  
8月21日,我县“推进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动员大会”在竹山国际大酒店召开,吹响了扶贫攻坚奔小康的号角。
  据统计,2011年,我县贫困人口20.57万人,贫困发生率48.9%,截至2014年,减贫5.6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低15.9%。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看,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水、田、路、电、房、林、草等基础建设历史欠账大,投入仍显不足;从产业发展情况看,虽然资源丰富,但产业链条短,加工不足,附加值低;从农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看,致富能力弱,缺知识、缺技术、缺信息、缺资金的问题普遍存在。对照小康社会10条标准,有些指标已提前完成,有些指标还有差距,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看,2014年我县为6900元,增速全省第13位,全市第4,但总量全省倒数第4,仅高于竹溪、郧西,房县,为全省的70%、全国的69%(全国9892元,全省9925元),与全国、全省相差3000元左右。精准扶贫的首要工作是“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我县已识别认定贫困户45936户,贫困人口149050人。要全面建成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焦点是农村贫困人口。
  扶贫攻坚迫在眉睫,所以必须全面掌握我县贫困状况,综合分析资源优势,扬长避短,精准发力,切实有效地推进我县精准扶贫工作。
  一、因地制宜,依托自然优势科学扶贫。
  我县地处南北气候交界的秦巴山腹地,这里有药用价值的植物种类很多、分布很广,素有“生物基因库”、“天然药库”的美称。近年来,国内中药产业和健康养生产业普遍发展良好,秦巴山区所产的中药材更是势头强劲,帮扶和带动贫困农民充分利用土地优势、气候优势发展特色中草药种植,是一条可以“瞬时提速”并且前景广阔的路子。
  二、特色规划,多措并举发展中药产业。
  根据竹山地域特点及贫困分布,可以采取“一个产业多种形态”的中草药产业发展模式,建设三个产业特色发展带。一是建设以双台为核心的次高海拔山区中药种植经济带,主要种植以葛根、白芷、川乌为代表的市场需求量大、种植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并且效益回收快的中草药。二是建设上庸至官渡公路沿线的中药种植景观带,主要种植以牡丹、芍药、梭罗树、红豆杉为主的集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为一体的花卉型和木本类中药。三是建设和完善以官渡为核心的“秦巴珍稀药用植物园”,建成后该植物园主要承担“珍稀药用植物繁育、高附加值中药材育苗、高海拔山区特有中药材种植、中草药种植科普示范教育、绿色旅游产业以及以中药养生主题和高山气候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休闲度假等功能。
  三、完善链条,切实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推进“中药产业”和落实“精准扶贫”的根本落脚点,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所以,要确保农民把中草药“种下去、产出来、卖出去、赚回来”,这必须是一个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工程。建议由政府扶贫政策主导,发挥农民“有土地、有劳力”的资源优势,落实“种下去”这一环节;由具备一定规模的中草药企业和科研院校通过技能培训和督导,提供技术援助,实现科学高产,确保“产出来”这一环节;由具备精深加工和贸易对接能力、专业对口且品牌强大的健康产业企业牵头,实现订单生产,解决农民后顾之忧,从而落实“卖出去”这一环节,通过环环相扣,将产业链子拉长做深,最终确保农民“赚回来”。以“金九堂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所采取的产业带动方式为例:该公司与县政府、官渡镇政府签约,采取“基地 + 专业合作社 + 农户”的订单式农业产业化运作,自2013年8月成立起,在官渡、柳林等地与农户广泛合作,主要种植具有竹山本地代表性的党参、玄参、川乌、独活和白芷等道地高山药材。与公司签约农户目前已增加到460多户,2014年种植面积突破5000亩。
  四、全民参与,企业更应做好精准扶贫。
  企业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扶持,所以,企业在立足经济效益不断推进的同时,更应该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比方说对于教育条件落后的地区和农户,可以通过捐资建校或者捐款助学的方式进行扶持;对于医疗水平落后的地区,企业应当积极配合政府完善医疗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减轻贫困农民生产生活负担,可以有效帮助贫困农民快速脱贫。诸如此类帮扶方式,企业能够做到的还有很多。
(作者系湖北金九堂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