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天航,今年55岁,是市中级人民法院驻竹山县潘口乡魏沟村工作队长。我将自己扶贫工作的感想概括为六个字:责任、融入、担当。
首先说“责任”。我先后在竹溪检察院、竹溪政法委、张湾区检察院等地工作过,2011年换届后调入市中级法院分管信访工作。2014年9月中旬,院长找我谈话,让我牵头并负责驻村搞精准扶贫工作,理由是:1、扶贫是习总书记号召的,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是必须完成的重要政治任务;2、需要你这样多岗位待过,阅历丰富、资格较老、工龄较长、有经验的同志带队才行。
对第二理由我是有想法的,为什么?市中院里经验、阅历、资格等比我强的人多的是,且许多是后勤服务的,我还在审判一线,肩负着办案重任。更重要的是,我在基层工作多年,已经厌倦了周末离家、周五回家的“走读式”生活。
但对第一个理由,我感到欣慰,这么光荣的任务,让我去做,是我的荣幸。党员服从组织安排,党员首先要讲党性,我深感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个责任不仅仅是承诺,更重要的是付出、奉献和收获。
其次说说“融入”。精准扶贫工作队与历史上任何工作队相比,具有巨大的区别和鲜明的特点。怎么样把习总书记的爱民情怀,党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各级党委、政府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
自2014年9月开始,我与队员们坚持做到了每周驻村。四年来,我与村民打交道,无论面对的是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我都努力用一片真心来融入他们。慢慢地,村民们接受了我,认可了我,信任了我。
几年来的扶贫工作,从相见、相识到相知,从融进、融洽到融入,在这里,我受过阻、碰过壁、绕过弯、受过气,但我与队员都能理解、包容。在实际帮扶工作中,我坚持用真心、真干、真情换取民心、民意、民愿和民情,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几天不见面,就会有村民拽住我的双手问长问短,这个亲切劲儿是由衷而真诚的。
最后,说说“担当”。驻村工作切忌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走读”跑读,要陪读,要用绣花功夫。说到底就是要以村为家、以民为主、以事为大、以实为重、以干为业,要有一种担当精神。
在县、乡、村大力支持下,魏沟村这个昔日的省、市、县三级重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根本改观。这一切,主要是得益于习总书记的英明领导和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支持,得益于市法院、市行政审批局帮扶支持和各包保责任人的艰辛付出、奉献,得益于全体村民的理解和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得益于工作队员的共同努力,团结一心。(王天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