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住进竹山这座小城差不多四十年了。记得刚来的时候,小城规模还很小,骑自行车半小时就能绕城一圈。如果步行,从东头到西头也就十来分钟。
那时候,街上的人很少,除了法院公开审判犯人,或是过年玩狮子、玩龙灯,平时是看不到多少人的。小城也没地方玩,人们想休闲了,除了下棋、打扑克,就是上堵河大桥,或去北门坡广场。
那时候,小城的高楼也不多,道路很狭窄,车辆也很少,并且隔三差五还停电。没办法,家家户户都备蜡烛或煤油灯。到了夜晚,街上黑灯瞎火的,居民早早就关了门。
那时候,商贸服务业才刚刚起步,很多人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不敢明目张胆经商。别说超市、商场,就连小店铺都很少。
小城的开创性建设,应该是从修建纵横大道开始的。随着城区面积不断拓展,便有了县体育中心,有了堵河二桥、三桥,有了邓坪、鱼岭、通济沟工业园,有了世纪广场、千福上庸城、四季花城等一大批高档小区。尤其是将南门山和堵河岸边开发成公园后,居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休闲娱乐场所。
小城的人也渐渐多起来,汽车、摩托车也渐渐多起来,四面八方的本地人和五湖四海的外地人也都涌到这里,因此,小城也像大都市一样,出现了堵车。
清晨,是小城最繁忙的时刻,行人匆匆的脚步穿梭在大街小巷。瞧,蜂拥的学生,着急赶路的上班族,起早图卖个好价钱的菜农,等等,到处都是人。尤其是那些小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到了夜间,小城就更美了。每当夕阳西下,道路两旁的路灯便光芒四射,争奇斗艳,举目眺望宛如两条色彩斑斓的巨龙腾空而起。一群群男女老少来到堵河边,坐在公园的休闲椅子上,或赏月,或聊天,或观夜景,放松一天的疲劳……
转眼间,四十年过去了,我由青春年少逐渐迈入老年群体。虽然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这样或那样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我坚信,有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小城一定能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变得更好、更美! (谢心红) (作者系今日竹山网友)